先告诉你两条关于技术创新的规律:
第一、大部分新生事物都是从旧事物中诞生的;
第二、大部分新生事物都是一种“混搭”的组合。
1、电动车是新技术吗?
我们还是回到前面讲的一个话题吧,“新造车运动”。你知道,在这场新造车运动中,那些公司主打的都是电动车产品。那么我问你,电动车是不是一种新技术呢?
不是的,电动汽车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
在1837年,有位化学家叫罗伯特·戴维森就已经发明了第一台电动汽车。当时,电动汽车和内燃发动机汽车都是刚刚出现的,是两种互相竞争的技术。而且在当时,和内燃发动机汽车相比电动车似乎还更胜一筹。
因为电动车的噪音更小、污染更少,不需要复杂的换挡,也没有那么复杂的手动点火操作。那个时候,在伦敦、纽约都有很多电动出租汽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那段时间,世界上大约有3万台电动汽车。
可是,大约10多年之后,电动汽车就衰落了,一直到最后销声匿迹。电动汽车衰落的原因很多,有些原因也有很大的偶然性。
比如说,一个原因是伦敦的马车夫起来抗议,其实就像今天很多出租车司机抗议网约车是一个道理。
这些马车夫指责电动汽车,说电动汽车经常出故障,开着开着就抛锚了。电动汽车在当时,当然并非完美的,但是也不像它的竞争对手诋毁得那么不堪。
另外一个原因其实更关键,就是当时由于油田大量开采,油价急剧下降,所以烧汽油的内燃发动机汽车就更划算。比如,福特生产出来的汽车只有电动汽车价格的一半。
于是,烧汽油的内燃发动机汽车就开始一统天下了。
那你可能会问,是不是我们熟悉的“钢铁侠”马斯克重新发明了电动车呢?其实也不是的,是传统的车企首先推出了电动汽车。
在1996年,通用汽车就推出了第一款量产的电动汽车,这款车叫EV1。
当时,通用汽车对这款车寄予厚望,他们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遗憾的是,这个项目失败了。这款车只生产了2000多辆,怎么卖也卖不动,所以通用汽车只好在2002年宣布放弃这个项目。
那为什么马斯克能够让电动汽车卷土重来呢?这要归功于马斯克解决了传统电动汽车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续航能力不行。
你一定知道,以前的电动汽车充一次电只能跑几十公里。
一开始的时候城市的规模不大,汽车主要是在市区里面跑的,城市外面的公路系统不发达,所以跑长途的机会不是很多。可是,等到城市不断扩大,公路系统越来越发达,那电动汽车就跟不上了。
通用汽车开发的EV1二代车型,理论上来说,单次充电续航的里程能达到120-208公里。但是在现实中,充满了电能开70公里就已经很不错了。
特斯拉实现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就是他们电池技术。
这个电池技术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呢?其实也不是。
特斯拉最初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用锂电池替换掉原来用的铝酸电池。锂电池可不是什么新技术啊。你知道吗?特斯拉最初的实验是用了几千块笔记本电脑上的锂电池来作为汽车的动力,结果,汽车的行驶里程一下子超过了480公里。
现在,特斯拉电动车的电池可不再是借用笔记本电脑里面的锂电池了。
后来特斯拉经过不断地改进研制出了全新的锂电池,还开发了一套世界领先的电池控制系统,个别电池损坏也不会影响其它的电池。
所以,即使是最前沿的硅谷创新公司,也是从一套旧方法出发,才突破了一个棘手的技术挑战。
那我现在要把“灰度思维”再进一步地推而广之,你再来看一看,历史发展的规律常常也遵循同样的规律。
所谓的改革往往就是把过去的经验重新拿出来用的。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有名、最立竿见影的改革就是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
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有很多地方粮食欠收,几乎又要发生饿死人的事件。但是实行了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之后,短短几年,中国居然出现了粮食生产过剩。
这个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呢?其实根本不是,这是在60年代初我们就曾经尝试过的老经验。
所以你看,所有这些案例都告诉我们:旧的思想不一定是错的,其中可能包含着创新的基因。
过去我们总是会觉得,不管是社会还是知识都是不断进步的。没错,总体来说是这样的。好比过去是漆黑一片,随着进步慢慢就有了光亮。
但是我们也不能说,已经亮了的地方就会一直亮下去。
打一个更恰当的比方,人类历史的发展更像是一个举着火把的夜行人,火把能够照亮眼前的路,但是身后的道路又可能会陷入了黑暗。
所以历史经验可不是一个废弃的荒山,而是深埋的宝藏,就看你识货不识货、会不会用了。
所以你要习惯的就是“灰度思维”,抛弃过去那种看待新旧事物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方式。
2、创新源自“混搭”
好,那接下来就有这么一个问题了,我们怎么样才能够从旧的事物中发现闪光点,并且在它的基础之上创新呢?
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第二条规律,大部分的创新源自于“混搭”。
什么是混搭呢?